音乐周报记者:孟 绮

2010第二届“吟飞”双排键电子琴比赛于8月23日至26日在江苏常州举行。本届比赛共吸引了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28名选手汇聚常州切磋琴技,比赛期间还举办了“双排键电子琴发展研讨会”、“双排键电子琴大师班”和颁奖典礼暨音乐会等多项内容。

✂——✂——✂——✂——✂——✂——✂——✂——✂——✂——

普及前景喜人

双排键电子琴进入音乐教学,在我国已25年的时间。双排键电子琴以前普及不利的重要原因是琴太贵,因为孩子小不定性,所以家长也不敢贸然投资。吟飞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双排键电子琴填补了我国这一乐器的生产空白,吟飞的普及琴的价位大约6000元,价格的降低、性价比的提升,引得学习双排键电子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南京的黄老师告诉记者,南京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双排键电子琴基地,一个月就招生40多名。

中国音协电子键盘学会芦小鸥会长告诉记者:本届儿童组的参赛人数较首届提升了一倍,由此可见双排键电子琴在我国的普及已有了良好的开端,选手们的演奏也日趋成熟,整体水平也比上届有所提高,这为双排键电子琴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许多7岁左右的孩子,他们都纷纷表示很喜欢双排键电子琴丰富的表现力和手脚并用的演奏方式。家长们也反映,孩子在学习双排键电子琴的过程中练琴比较主动,兴趣较高。双排键电子琴的普及前景喜人。

专业演编兼顾

本届比赛最吸引人的要数成人组的比赛。决赛阶段的即兴演奏是比赛环节中最吸引眼球的精彩之处。每位选手要根据一个2分钟的视频片段,配合画面即兴创作并演奏,准备时间只有10分钟。每当进入这个环节,观众都会屏息凝神,静听选手的“音配像”,并为他们精彩的音乐即兴创作演奏而热情鼓掌。

记者发现,成人组许多选手演奏的作品都是自己编曲,对此,记者采访了评委、作曲家鲍元恺。对于选手的编曲水平,鲍元恺赞不绝口:“曲子编的很好,很有新意,因为选手本身是双排键电子琴演奏者,所以他们更了解乐器的特性,有些老曲子经过改编,呈现出另一番韵味。”

作为专业院校双排键电子琴学科的带头人,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主任朱磊与天津音乐学院双排键电子琴教研室主任高继勇都表示:编曲、即兴演奏都是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学生一进校,就要确立编曲和即兴演奏的思路,演编兼顾,从而逐步提升创作和演奏的能力和水平。

打破模式化

本届赛事还吸引了德国、英国、美国和日本的专家同行担任评委并举办大师班。他们称赞中国选手演奏技术规范、水平提高很快,同时也指出“重复曲目过多,演奏动作模仿、音乐表现雷同”等问题,由此提出“教学生如何编配、创造更重要”。为此,赛事艺术顾问、评委、来自厦门大学的李未明教授强调“双排键电子琴教学要重视因材施教,绝对不能因为比赛而突击。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教育不能模式化,只有重视创造性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加强,才能提升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评委会主任朱磊也表示:老师不仅需要技术,更重要的是思路的提供,许多问题就出现在观念上。固有的条条框框容易使大家产生模式化的思维定式,而双排键电子琴恰恰是一件解放天性的乐器,学琴者就是要通过这件乐器获得自由的音乐和感觉。未来五年,师资的培养和教材的健全将成为双排键电子琴教学的重要课题。

据悉,两年一届的该项赛事有望在下届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