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分为“意”和“形”两个层面。包括音乐在内的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形”。只有把“形”修炼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取意得形,以形达意”,才有可能进入到形意兼备以致“得意忘形”——也就是《老子》所谓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极致境界。 谈到《炎黄风情》“形”的层面,台湾作曲家阿镗先生如是说:“无中生有是创意,有中生有亦是创意,且是更难的创意。写旋律近似出上联,是无中生有;写对位近似对下联,是有中生有。后者难于前者,应是不争之理。因为前者海阔天空,后者限制重重。前者全凭才气,后者必须才气加上功力。” 这里所说的对位,是多声部作曲的一项“核心技术”,属于欧洲古典音乐“形”的范畴,如今已经成为具有世界性共识的多声部音乐结构手段。它以繁简相补、动静相对、上下相反、起止相错,来取得音乐展开的动力,展现不同声部之间协调与错落的均衡美。正像对联的对仗美,体现在上下联的字数相等、内容相辅、节奏相同、平仄相反、结构相称、词性相对。 可以说,对联,是中国文字功夫“形”的极致;对位,则是西方作曲技术“形”的巅峰。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需要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鲍元恺《无中生有与有中生有——“炎黄风情”创作札记之九》